超融合方案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HCI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终极技术途径。HCI类似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基础架构模式,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使用计算存储超融合的一体化平台,替代了传统的服务器加集中存储的架构,使得整个架构更清晰简单。
超融合架构示意图
【超融合方案设计】
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包含众多信息化应用的实施,与此相对应,机房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也必将大量使用,并且随着后期应用扩充和服务扩容,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投入必然越来越庞大。一方面,管理硬件基础设施的压力和成本会不断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应用的多样性,服务器和存储难于有效整合,服务器的资源使用都远低于其实际的处理能力,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难以充分利用。
实施虚拟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有效整合服务器及存储资源,形成计算资源池,根据新一代数据中心各项应用的实际需要动态分配计算资源,最大效率的利用现有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并对数据中心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超融合架构设计】
超融合架构在数据中心中承担着计算资源池和分布式存储资源池的作用,极大地简化了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而且通过软件定义的计算资源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架构实现无单点故障、无单点瓶颈、弹性扩展、性能线性增长等能力;在虚拟化层可以自由选择Hypervisor的品牌,包括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和KVM;而且通过简单、方便的管理界面,实现对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层的计算、存储、虚拟化等资源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和运维。超融合基础架构形成的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直接可以被云计算平台进行调配,服务于OpenStack、Cloud Foundry、Docker、Hadoop等IAAS、PAAS平台,对上层的互联网及物联网业务等进行支撑。同时,分布式存储架构简化容灾方式,实现同城数据双活和异地容灾。现有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延伸到公有云,可以轻松将私有云业务迁到公有云服务。
超融合数据中心架构